机械-绿色化对软包装强势突围(中)
污染,触目惊心” 在对“过度包装”的1片棒喝声中,2005年,注定要被打上“绿色、环保”的烙印。 2005年4月1日起,修订后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正式开始实行。生产者须对生产进程中酿成的环境污染负责,还要对使用过的包装物承担回收利用或处置的责任;生产、销售、进口依法被列入逼迫回收目录包装物的企业,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该包装物进行回收。 防治包装物污染的呼吁再1次从民间走向了法律。它再1次向全社会拉响了环保化的警钟农村宅基地能建房吗,并提示人们将绿色环保的视野遍及包装物材料、生产、回收的全进程。过度包装的背后,包括软包装在内的包装物的环境污染问题已非常严重。全部软包行业面正临着环保和市场的两重挑战。而某种意义上来讲,谁能够突破重围、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便能成为最后的决胜者。 1方面,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及消费水平的提高,塑料制品已深入社会的每个角落,从工农业生产到衣食住行,塑料制品无处不在,从而使得废旧塑料也随之而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及资源问题。 据悉,北京每年使用塑料袋约30亿个、1次性塑料餐具7亿个、各种塑料瓶5亿个,且有逐年增加上势。北京每年300多万吨垃圾中有40%以上是塑料等包装物,其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已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资料显示,2002年我国塑料包装产品产量总计为401万吨,比2001年增长14.2%,约占包装材料总产量的1/3,居各种包装材料之首。另外1份数据表明,目前工业发达国家用于包装的塑料为100公斤/每人,而我国这个数字为12公斤/每人。因此可知,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用于包装的塑料将会不断增加,由此引发的塑料污染问题将不断恶化。 另外1方面,部分包装物或生产工艺在生产进程中对人体酿成的伤害,更以残酷的姿态暴露在人们眼前,逼迫人们从包装的材料到生产工艺,开始逐1探究。 过去商户拆迁怎么补偿,人们头脑中的绿色包装恍如只是包装产品的环保化,片面地只将使用环境易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产品视为绿色包装,而不问包装产品的生产是否是造成人身伤害、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我曾去参观过1个黏合剂生产车间,还没到车间门口,就闻到1股刺鼻的味道。”1位资深环保专家沉重地说,“我们后来调查发现,这些工人中的大部分人都明确地知道工作对身体的危害,可是就像我看到的那样,他们依然在忙繁繁忙地工作,听凭健康和生命耗尽。” 事实上,1些原材料、含苯油墨、酯类黏合剂和1些生产工艺等,都对人体有很大的损伤,有的乃至危及生命。提倡绿色包装、呼唤环保安全的包装材料和工艺已成为全部社会的强烈诉求。 “软包装突出重围” “现在是到了1个决胜的时刻。区域经济团体化和全球经济1体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这给国内软包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换个角度,它就是1场优越劣汰的行业盘整。”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理事长兼秘书长廖正品先生说。研发各类可降解塑料已成为使塑料包装绿色化的最大热门,它是最具发展前景的绿色包装材料之1。目前可降解塑料主要有可完全生物降解、不完全生物降解、光降解、生物与光双降解等类型。 可完全生物降解塑料能终究自行消解成粉末,有生物合成和人工合成两类,生物合成的目前唯1通过微生物发酵聚合的脂肪聚酯,如PHB(聚羟基丁酸酯),PHBV(聚羟基丁酸和羟基戌酸共聚酯)等,因强度较低,用途不很大,但因能被微生物完全降解而对环境的完全无害性,故仍受各国在开发包装材料上备受关注;人工合成的有能被微生物完全降解的聚酰胺(蛋白质结构,如尼龙),聚氨酯(做成薄膜),聚乙烯醇PVA(薄膜,也可水降解)、含醚键的聚合物等,已被用作包装薄膜、包装容器或捆扎材料,但因本钱高在使用上遭到1定的限制。 不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目前是我国利用最多的生物降解塑料,主要是PE+淀粉型,淀粉需进行改性处理,改性后的淀粉颗粒表面被烷基等覆盖,减弱了氢键的作用,从而增加了淀粉与高聚物的共混相容性,使之能对高聚物进行共混改性或接枝改性。 对软包装生产工艺和生产进程的绿色化要求,是实现软包装行业可延续发展、保障操作员工身心健康的有效方法。软包装产品的复合方法1般为干式复合、无溶剂复合、1般单层挤出复合和共挤挤出复合。从复合进程的环境污染、能源消耗、产品的溶剂和有害物质残留、黏结剂对食品的污染等方面来看,共挤挤出复合是1种完全的绿色化复合生产工艺。共挤挤出复合其黏结层没有任何毒性、没有任何危害;没有残留溶剂;没有废气污染;由于没有干燥箱,能源消耗也少;复合生产本钱较低,挤出黏结层厚度较小,由于挤出底材价格便宜,并且黏结层也占去1定厚度,实际上生产本钱很低。 废旧塑料回收是减缓软包装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 绿色包装分为A级和AA级。A级绿色包装是指废弃物能够循环复用、再生利用或降解腐化,含有毒物质在规定限量范围内的适度包装。AA级绿色包装是指废弃物能够循环复用、再生利用或降解腐化,且在产品全部生命周期中对人体及环境不造成公害,含有毒物质在规定限量范围内的适度包装。这1分级主要是考虑首先要解决包装使用后的废弃物问题,这是当前世界各国保护环境关注进程中的污染,这是1个过去、现在、将来需继续解决的问题。 2003年,我国塑料制品产量超过2500万吨,2004年又保持了强劲增长的势头。若按塑料制品中有20%为可回收塑料计算,则可回收塑料废弃物每年约有400万~500万吨,这还不包括企业生产中产生的边脚料和没使用过的残次塑料制品回收。《再生资源回收利用“105”计划》中提出,到2005年国内要到达回收废旧塑料500万~600万吨,但是,我国去年回收的废旧塑料却只有200多万吨。 据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1400万吨废旧塑料没有得到回收利用,回收利用率只有25%,直接资源浪费高达280亿元/年。 中国包协科技委主任、重庆工商大学戴宏民教授指出:“软包装绿色化的主要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1是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以节俭资源,保护环境。我国废旧塑料回收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急需行业规范。2是采取易自行降解的绿色包装材料。目前塑料软包装大多数是采取不可降解的塑料,使用抛弃后因不能在大自然中降解,故对城市、铁道,江河的环境造成刺眼的污染。因此,为推动软包装特别是塑料包装的绿色化,各国均高度重视研发绿色包装材料,并已取得或正在取得许多重要成果。” 可见,软包装的绿色环保要从多方面入手,要到达材料、工艺进程、成品回收每一个步骤的绿色环保,必须要有1套行之有效的方案。这也是最近几年来行业呼唤出台与国际接轨的环保法案的缘由所在。